在中国,有关部门十分重视vr产业的发展,并从政策、资金等多个角度对其发展予以扶持。2018年12月,《关于加快推进虚拟现实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发布。该意见提出,到2020年,我国虚拟现实产业链条基本健全,创建一批特色突出的虚拟现实产业创新基地,初步形成技术、产品、服务、应用协同推进的发展格局。为实现这一目标,vr技术研发机构、各地高校等正积极行动起来,鼓足干劲,希望能为vr产业的发展贡献力量。
其实,vr产业链分支众多,体系庞大,硬件、平台等各类别在整个产业链中所起到的作用也不尽相同。从总体来看,vr产业链主要覆盖硬件、软件等多个垂直领域。应用、内容、分发平台、硬件、软件这五大类构成了虚拟现实产业体系的核心。其中,硬件和软件构成了虚拟现实产业的终端产品,应用包括各应用领域的应用软件和应用分发,内容包括各应用领域的内容运营、内容制作。
硬件作为vr产业链中的一大组成部分,俨然已经成为了各大厂商争相布局的重点对象。国内虚拟现实设备领域索尼、htc、oculus等寡头独大的格局逐渐被打破,国产一体机和头显销量上升,市场份额逐渐提升。其中,移动头显销量较大,未来有望成为主流vr设备。为赚取更为丰厚的市场收益,互联网科技巨头、创业企业、科研院所等都将继续加大在vr技术研发和产品升级方面的投入力度,vr领域的市场竞争也日趋激烈。
近两年,vr硬件设备领域国产设备市场规模进一步扩大,显示输出设备(pc/主机外接头盔、手机盒子(vr眼镜)、一体机、大型空间)、输入反馈设备(操作控制设备、监测捕捉设备、其他配套设备)、全景拍摄设备也逐渐成为了vr硬件终端的核心设备。
有业内人士认为,随着vr加快进入以感知交互和内容制作为主的发展阶段,交互技术和vr引擎领域将爆发,国内企业在动作捕捉、手势识别、体感交互、眼球追踪等领域很有可能取得更多新进展。科技巨头、资本机构等也将会把vr/ar头显、游戏手柄等视为企业营收的关键点。
从目前中国vr市场的发展状况来看,国外厂商占据着市场主导地位,国内企业尚处于追赶阶段。随着中国vr设备制造商自主研发实力的增强,国内企业于国外厂商之间的差距也会逐步缩小。芯片、传感器、定位器、amoled、摄像头、存储器等构成vr产业的基础元器件,也将成为中国vr产业实现飞跃式发展的关键。
值得注意的是,5g、云计算、物联网等技术的不断成熟,也为vr产业的长远健康发展和vr设备功能的全面释放提供着有力的技术支撑。例如,5g。5g技术的发展让用户在使用移动设备、电子终端等产品时,能够拥有更舒适、更快捷的用户体验。
据统计,2018年中国vr设备为2110万台,中国已经成为了拥有vr设备多的。预计2023年,中国vr设备将增至3970万台。未来5年,中国vr设备的复合增长率将超过35.8%,这为一些资本巨头持续注入资本带来了信心。
此外,普华永道6月5日发布的一份报告指出,中国娱乐及媒体行业收入未来5年复合增长率约5.6%,至2023年将达到4347亿美元,而这一切的实现,也离不开vr影视、vr游戏等的支持。随着技术的不断成熟,vr的应用场景将不仅仅只是局限于影视、动漫等领域。在医疗、军事等领域,vr也具有十分巨大的应用潜力。或许有一天,借助vr来进行手术预演将会从理想转变为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