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有养猪朋友跟笔者联系,说他购买的100多头小猪先后有接近40头出现了毛长和消瘦的情况,请了几个兽医给有说是蓝耳感染,有说是副猪嗜血杆菌感染,还有说是支原体感染,前后治疗了有一个星期的时间,始终未见好转,反而发病越来越多,问我能不能给过去看一下。正好当天下午没事就去帮这位朋友解决了一下问题。
问进入猪场的第一步就跟猪场老板了解猪场的具体发病情况,据老板介绍他家里共养了340头猪,其中有230头是此前第一批抓回来的,现在已经有七八十斤了,基本稳定没有明显的临床症状。而发病的这批是在10几天以前从当地的一家200头母猪规模的猪场内外购的仔猪,共130头,外购回来的这10几天时间小猪共死亡24头,还有15头症状比较严重。综合来看,目前这批猪的发病率达到了35%,死亡率达到22%,问题比较严重。
望进入猪舍后发现,虽然最近几天降温明显,最高气温只有13℃,但是猪舍内并没有取暖措施,而且地上也没有保温板或者稻草,仔猪直接躺卧在水泥地上,扎堆严重,而且大半个猪圈都非常潮湿。
病猪主要表现为高烧,体温40℃以上,皮肤苍白,症状严重猪明显消瘦,脊椎骨外露,弓背,毛长,被毛粗乱,咳嗽,部分猪呼吸困难。近距离观察病猪耳尖发紫,眼睑水肿,关节肿大,不愿走动,腹股沟淋巴结肿大,病猪栏一角还有一头共济失调,四肢呈划水动作病猪。
切从病猪栏中挑出了两头症状比较严重的病猪进行了解剖处理,发现两头症状基本相似,均是全身淋巴结显著肿大,水肿,呈土黄色,尤其是肠系膜淋巴结、腹股沟淋巴结等;脾脏有出血点;肾脏和肝脏上有白斑;胸腔中积液增多;肺脏表面被覆黄白色纤维素性渗出,揭开渗出物可发现肾脏呈红色斑驳状,手触有橡皮手感;心包积液增多,并有严重的“绒毛心”;腹腔积液以及关节腔积液增多。
根据猪场老板描述的情景,结合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可以做出圆环病毒继发副猪嗜血杆菌病的初步诊断。而圆环继发副猪也是导致外购仔猪消瘦、毛长的常见原因。外购仔猪易发该病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
1)外购仔猪疫苗免疫不全。首先圆环疫苗并不是猪场必须免疫的疫苗,其次目前的圆环疫苗价格偏高,导致很多卖仔猪的猪场尤其是一些规模较小的猪场都不会给仔猪免疫圆环疫苗,这就为外购仔猪感染圆环留下了隐患。
2)外购仔猪长途运输。长途运输对仔猪是个强烈应激,很容易导致仔猪抵抗力下降,而副猪嗜血杆菌又是猪群体内的常在菌,一旦猪群抵抗力下降就很容易感染该病,所以长途运输成为了疾病的导火索。
3)猪场条件差,不保暖,不去湿。断奶仔猪身体尚未发育完全,皮下脂肪比较薄,对低温和高湿环境的抵抗力差,若是猪场内硬件设施差,不注意保温和降低湿度,那么这两个原因就成了该病的“助燃剂”。
临床治疗方案发病严重猪,每吨饮水中添加30公斤葡萄糖+1公斤氨基多维,连用7天;肌注鱼腥草注射液+头孢噻呋钠一边,另一边黄芪多糖注射液+卡那霉素。
全群猪,每吨饲料中添加黄芪多糖粉400g+板蓝根颗粒1kg+80%泰妙菌素200g+10%强力霉素1kg,连用7天。
综合性防控猪圆环病毒病属于一种综合征,而副猪嗜血杆菌病属于条件致病菌,该病的防控应从多方面入手:
可将保育舍改为一边为水泥地面一边为漏粪地板,水泥地面那边可加装地暖,以保证猪舍内的温度,漏粪地板可有效降低猪舍内的湿度,以保证给仔猪提供优质的生活条件,降低仔猪发病率。仔猪进场后可在仔猪的饮水中添加氨基多维,提高仔猪的抗应激能力。另外,应尽量饲喂同原猪场一样的饲料以减少换料应激,刚进场时应用少量多餐的饲喂方式代替自由采食,带仔猪适应新环境后再改为自由采食。
仔猪饲养密度过大会导致各种疾病的发生,但是饲养密度过小又不利于猪舍的保温,正常情况下每头仔猪控制在0.8-1.2㎡/头,随着仔猪体重的增长再逐渐减少饲养密度。
外购仔猪应先了解原猪场的疫苗免疫程序,并在原有免疫程序的基础上进行完善,若未免疫圆环疫苗建议进场后3天免疫圆环疫苗。中药对病毒病和细菌病都有一定的防控效果,抗生素对细菌病有一定的防控效果,推荐用中西结合的方式进行防控。比如:黄芪多糖粉+板蓝根颗粒+泰妙菌素,或者扶正解毒散+替米考星+强力霉素等都可以起到良好的效果。